发表时间:2016-10-21
近年来,随着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颁布实施,工业大数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6-10-21
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以期重塑美国制造业体系,夺回制造业竞争力;德国也在思考如何能保持强大的工业优势,继续引领世界工业的方向;我国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然成为世界大国、制造大国、网络大国,但是我们还要走向世界强国。
发表时间:2016-10-21
11月1日-4日,“2016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 2016)”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导品牌,台达充分因应市场对灵活创新的物流系统需求,将携:台达E-Pump超大型锂电池充电机、标准铅酸电池充电机、Mini铅酸电池充电机等叉车充电新品齐聚W1馆1-2号展台。
发表时间:2016-10-20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系列标准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不同网络层次和组成部分规定了网络安全的检测、评估、防护和管理等要求,为工控系统的设计方、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公司、用户、资产所有人及评估认证机构等提供了可操作的工控安全标准。
发表时间:2016-10-20
一年前,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中国制造2025》实施一周年初见成效,但建设制造业强国任务艰巨繁重。
发表时间:2016-10-20
本文搜罗了1997-2016的20年间世界各主要工业大国,即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德国6个国家/组织的机器人方向专利申请情况。
发表时间:2016-10-20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系列标准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不同网络层次和组成部分规定了网络安全的检测、评估、防护和管理等要求,为工控系统的设计方、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公司、用户、资产所有人及评估认证机构等提供了可操作的工控安全标准。
发表时间:2016-10-20
一年前,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中国制造2025》实施一周年初见成效,但建设制造业强国任务艰巨繁重。
发表时间:2016-10-20
本文搜罗了1997-2016的20年间世界各主要工业大国,即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德国6个国家/组织的机器人方向专利申请情况。
发表时间:2016-10-19
当美国大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不是所有的智者,都关心到底谁胜选。他们只需要一位制造业总统“President Manufacturing"。 由美国制造业智库MForesight举办的高峰论坛“美国新制造时刻”(America’s New Manufacturing Moment)九月底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前瞻性地讨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的途径和方法。不管川普还是希拉里当选,对组织方而言都是一个结果:必须赢得下一届总统,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时间:2016-10-19
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发掘,而现在是布局下一个科技爆点的最佳时机,这将给工业自动化、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方向的公司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制造2025确立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自动化、机器视觉等成为制造领域的热门技术。
发表时间:2016-10-19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就《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此前,政府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也明确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6-10-19
当美国大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不是所有的智者,都关心到底谁胜选。他们只需要一位制造业总统“President Manufacturing"。 由美国制造业智库MForesight举办的高峰论坛“美国新制造时刻”(America’s New Manufacturing Moment)九月底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前瞻性地讨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的途径和方法。不管川普还是希拉里当选,对组织方而言都是一个结果:必须赢得下一届总统,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时间:2016-10-19
事实上,伴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不少地区不仅没有裁员,反而出现了用工荒。在这种大背景下,“机器换人”或许是一个大趋势,同时相伴的,还有“制造”业向着“智造”业的转型升级,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这个过程正在悄然演进中。
发表时间:2016-10-19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些担心失业的英格兰纺织工人曾抗议纺织机的使用,但这并没有阻止纺织生产业机械化的进程。如果未来机器人注定还要和大学生抢“饭碗”,高校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